雖知道強大的羅馬人,在今日的歐洲諸國都留下了豐富的遺產,競技場、水道橋、浴場散落四周,但沒想到在寧靜的法國一隅,甚至還有一個被喻為「法國的羅馬」(The French Rome)的地方,那便是尼姆(Nimes / Nîmes)。而更耐人尋味的是,在沒有野生鱷魚的法國,偏偏Nimes自古以來就以栓在棕櫚樹的鱷魚為標記,到底鱷從何來呢?
古羅馬遺產
羅馬非一天建成,那法國的「羅馬」呢?則可追溯至公元前500年,而自羅馬人在公元前1世紀征服當地,Nimes便走上發展的快車道成了地區重心。現代的Nimes,繼承了大量的古羅馬建築,像離火車站不遠處的競技場(Les Arènes de Nîmes),便是歐洲保存得最完好的同類建築之一;而The Maison Carrée羅馬神廟的一樑一柱,也完整得令人驚嘆,雖然前方門額的文字早已失去,但學者憑文字的排列和鑿洞的數量等,不但成功把刻文還原,還得出神廟的年代應可追溯至公元2至4世紀。


Nimes的最高點
至於另一重點的古羅馬遺迹,則是黛安娜神廟(Temple of Diana)。這座年月久遠的宗教建築,相較其他景點也許廢墟感較重,但人在其中,竟有身處Tomb Raider電玩畫面感覺。神廟座落的位置,現時是名為噴泉花園(Les Jardins de La Fontaine)的休憩處。公園乃在18世紀由皇室的建築師建基於各個遺迹而加建,原計劃有三階延伸至山坡上的瑪涅塔(Magne Tower),但最終只完成了一階。至於瑪涅塔,不但是羅馬時期的重要遺址,也是當地的最高點,乃昔日整合於城牆的數十座防塔之中碩果僅存的一座。
鱷魚為記
而以鱷魚為記,原來也是源自古羅馬時期一枚慶祝戰勝埃及而在Nimes發行的錢幣(As de Nîmes),硬幣其中一面就是一條栓在棕櫚樹的鱷魚。在古代,棕櫚樹象徵勝利,以之栓着埃及尼羅河的大鱷,含意自然不言而喻。而戰爭的勝方屋大維(Gaius Octavius)則出現在錢幣的另一面,沒錯,他便是日後被尊稱為「奧古斯都」(Augustus)的羅馬帝國首位國君。走在Nimes的街道,不時也會與這鱷魚市徽不期而遇,市中心更有一個栩栩如生的鱷魚噴泉(Fontaine du Crocodile)。
交通情報
前往Nimes,乘坐火車會方便一點,因為火車站就在舊城一隅, 離最熱門的競技場也不過5分鐘步程。而我們由馬賽(Marseille)出發,為了省點路費則選擇長途巴士,而在Gare de Marseille-Saint-Charles巴士站搭乘FlixBus前往尼姆, 約11.99歐元/人,但留意下車處有點偏離舊城。建議視乎下榻的酒店才決定是坐火車還是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