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形山寺 攻頂好風光

東北山形,山中有寺,名曰….明白的,看到這裏怕且都準備按「返回」甚至「X 」鍵了吧。若然有幸你看到這句還未 Close,也許你就能細味山寺之美、了解東北旅人總愛踏訪它的理由。其實正確來說,山寺全名是「宝珠山立石寺」,依山而建,內有多座分院,漸以山寺之名廣為人知,就連山腳的JR站亦以「山寺駅」為名。

步上梯級便是首個打卡位「根本中堂」。
步上梯級便是首個打卡位「根本中堂」。
從開山堂回望山寺。
從開山堂回望山寺。
松尾芭蕉像
松尾芭蕉像

東北能量景點

步過山寺站前方的宝珠橋,離山寺的入口,不過數分鐘路程。日本不少靈秀之地如天然景致或寺院神社,都被視為「能量景點」,讓人有紓壓淨心、回復神采之感,以及有好運之意。山寺,正正就是這種感覺了。筆者於盛夏的平日到訪,人流少,山寺也更形清幽隔世。沿途雖有小店售賣紀念Tee之類,但此際還是稍稍收斂一下物欲,畢竟…..下山才買不遲,因為正有1,025個梯級等着你。

山寺Tee會否是你杯茶 ?
山寺Tee會否是你杯茶 ?
實用情報:按此選購 JR Pass 東日本東北地區鐵路周遊券,游走東北更彈性。

不滅之法燈

拾級而上,前方乃是「國家文化財」的根本中堂。山寺,作為京都比叡山延曆寺的分院而成立,於貞觀2年(860年)在清和天皇的敕令下,由天台宗高僧慈覺大師開山,加上300多年前日本詩聖松尾芭蕉所留下的經典俳句 :「閑かさや岩にしみ入る蝉の声」(大意是山林之寂靜,蟬鳴也滲進了岩石)(載於其與弟子在浪遊東北時的著作《奧之細道》中),更造就這古刹的千古名氣。這根本中堂內裏還供奉了不滅之法燈,由傳教大師從比叡山延曆寺分移到此供奉,但後來織田信長燒討延曆寺,肅清「進京」之路,不滅之法燈不能倖免,到重建時反從山寺把不滅之法燈再分迎回去,所以遊山寺,這個位一定不能Skip。

思念的石像

沿路而行,在樹的下方,一尊尊細小的菩薩吸引了筆者的眼球,整齊、靜謐,頭上戴上小紅帽、一旁則供奉着汽水糖果。那是名為水子地藏的小雕像,供奉尚未出生便已夭折、流產又或墮胎而亡的小生命。這是日本獨有的文化,但卻不是山寺所獨有,很多寺院都讓人供奉水子,小小的雕像寄予了父母的思念、託附、眷顧、守護等意思。

水子地藏
水子地藏

林蔭參道

來到山門(門票¥300)前,千級登山之路這才正式開始,是否就在這兒回頭是岸 ?當然不,我告訴你,山上除了風光無限好,還有….先賣個關子。門後的參道,綠樹林蔭,高大的杉樹,山邊的石像,更顯這地之靈氣。雖然身體很誠實有點氣喘,但心靈卻是舒泰的,沒有人潮催促,隨着自己的步伐,穿過蟬塚,走過仁王門,咦,不是要30分鐘才到那裏嗎 ?山寺於江戶時代有大大小小的分院共十二所,但現時僅存只有性相院、金乘院,中性院以及華藏院,這都會一一在路旁出現,喜歡傳統建築的,應能拍個不亦樂乎。

仁王門
仁王門
上山的參道,清幽之餘,不算陡斜。
上山的參道,清幽之餘,不算陡斜。
見到性相院,離攻頂約餘三分之一路程。
見到性相院,離攻頂約餘三分之一路程。

山頂限定磁石

在「攻頂」前,遊人忽爾都前往分岔路的另一邊,原來,那裏正是聞名的開山堂與五大堂,前者供奉着開山大師慈覺的雕像,而後者更是建於石上的展望台,此台昔時乃為祈求天下太平而設的道場,現在當然是拍照的熱點。居高臨下,俯瞰山嶺、河川與民房,有人用山水畫來形容,倒沒有過譽之感,涼風吹乾了汗水,感覺之前的辛苦都值得了。而更值得的是,筆者還發現了山上限定的「攻頂」紀念磁石(¥400),原來只要有堅持,旅途就有新發現!

實用情報:按此選購 JR Pass 東日本東北地區鐵路周遊券,游走東北更彈性。
五大堂居高臨下,一覽眾山小。
五大堂居高臨下,一覽眾山小。
五大堂如此景致讓人豁然開朗。
五大堂如此景致讓人豁然開朗。

山寺觀光

網址 :https://www.yamaderakankou.com/

山寺圖輯

JR山寺站
JR山寺站
山坡上樹立了不少雕像。
山坡上樹立了不少雕像。

手信買甚麼 ?

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