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快樂來形容墓地,文字本身就有點弔詭,偏偏在羅馬尼亞Maramures區的Sapanta,卻有一個被稱為快樂公墓(Merry Cemetery)的地方,它不是甚麼偉人長眠之處,泥土下的都是當地人,卻吸引了不少旅人,來探索這Merry的真義。
幽默色彩
拜交通所賜,筆者清晨6:30am,便已身處公墓的門外,墳場四下無人,微冷的街角,幾頭流浪犬倒也沒有亂吠,也許是見慣了大清早摸上門的陌生人。中外墓地(羅馬尼亞亦如是)大抵氣氛都蕭蕭殺殺,中國人更尤其多忌諱,但快樂公墓卻充滿幽默與色彩。由橡木所製的十字架墓碑,細心雕刻和漆上不同的飾紋,而且清一色漆上被稱為Sapanta Blue的藍色。更與別不同的,是以一幅幅形象化的繪圖,代替了木無表情的「車頭相」,反映着逝者的生平,像手織衣物的老婦、穿軍服的男人、駕車的司機、彈琴的人、車禍的現場……也許少了一份肅穆,卻多了一種豁達,每個墓碑都像在訴說着一個故事,如此百無禁忌地逐個墓碑掃視,老實說,人生中還是頭一趟。
延伸閱讀 :羅馬尼亞Turda 地底有個摩天輪
喜悲交集
從新建的教堂門外的介紹得知,碑文乃以Maramures方言來刻寫,記有名字或一些生平中重要的時刻,內容雖短卻是發自內心,換言之,它某程度上亦濃縮了各人的人生,有些碑文還隱隱滲出幽默感,這亦是被稱為Merry Cemetery的原因之一。這些他們關心的、所思所想的往事,有喜亦有悲,有叱責、有讚美、有感懷、有傲慢、有調侃,一言蔽之,就是百感交集……別誤會,筆者當然不懂羅馬尼亞語,但在Google 搜尋一下譯文,就能似懂非懂的稍稍領略這些碑文的餘韻。最初製作這種墓碑的人,名為Stan Ioan Pătraş,一生製作了超過800個,即使是後來自己的墳墓,亦貫徹了相同的風格,而他死後則由徒弟Dumitru Pop接手。
Under this heavy cross
Lies my poor mother in-law
Three more days should she have lived
I would lie, and she would read (this cross).
You, who here are passing by
Not to wake her up please try
Cause’ if she comes back home
She’ll criticise me more.
But I will surely behave
So she’ll not return from grave.
Stay here, my dear mother in-law!
─轉自維基百科的一篇幽默碑文
延伸閱讀 :吸血鬼主場-羅馬尼亞Bran Castle
豁達生死
自從一位法國記者「發現」了這裏,快樂公墓就成了羅馬尼亞一道特別的「景點」(入場費5 lei),而它並非一位兩位豁達之人就能創造,羅馬尼亞的農民都相信十字架下是通往永恒休息的大門,死是很自然不過的事,不但無懼,亦能笑看人生最終站,氛圍也不再冷冰冰,所以去墳場,「又有乜好怕喎」!
前往方法
於Sighetu Marmatiei的Autogara Jan,每日6:00及14:15有巴士前往Sapanta,車費7 lei / 人,下車按指示步行5分鐘即達;回程則有7:10、15:00及16:30,留意巴士班次資訊時有不同,出發前一日宜先到巴士站確認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