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你有密集恐懼症,來到阿爾巴尼亞(Albania)城市培拉特(Berat)恐怕會讓你抓狂,因為這裏別號「千窗之城」,在Osum河的兩岸,磚紅色頂的白色小屋上,都是密密麻麻的窗戶,多起上來一個牆身竟有十多扇窗,換作是筆者真是買窗簾布也破產。當然,房屋建造之初,誰也沒想到這些純為採光透氣的民間設計語言,在數百年後竟成了旅人摸上門的理由。
文明融匯
一場來到,當然不止看看窗打個卡,這裏的建築就是它的名物,貴為世遺古城,一磚一橋,都是可堪探索之地。要說歷史,培拉特可說滿滿的不止一頁,有紀錄起可追溯至公元前6世紀;中古時代除了不時受外族入侵,更反覆落入西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以至鄂圖曼帝國的支配,今天的培拉特,不但保存了濃濃的鄂圖曼的城貌,還處處滲着不同文明在宗教和文化方面留下的蜘絲馬迹,最佳例子莫過於山上的Berat Castle。
延伸閱讀 :交通通識:由北馬其頓走路過阿爾巴尼亞
仍為民居
早於公元前200年已見記載的Berat Castle,屢經破壞與擴建,城牆內既有拜占庭時代的紅磚教堂Holy Trinity Church,又有鄂圖曼時期的紅色清真寺(Red Mosque)。城內的房屋都建於13世紀,但最令人驚訝的,是它不像很多地方的城堡早已純作景點用途,而是直到今天依然有人居住!所以不時會見到PRIVATE的告示牌,提醒游走的旅人;大街上則是售賣富民族色彩的地氈、衣飾或果醬的攤販,走得倦了還有酒館甚至 Hostel,可說是一個與遊客共生的生活圈。
夜觀千窗
不少旅人都是以Day Trip遊玩Berat,但筆者則在那裏待了一晚,發現日夜的人文景色實在大不同。早上由另一城鎮Gjirokastra乘坐minibus,抵達Berat已是中午,烈日當空,Osum河畔真是水盡鵝飛,餐廳都是空櫈,只餘下受時間所限的三數旅人,把眼咪成一線地拍照。但原來到了黃昏天氣漸涼,當地人才會出來活動,踏單車的、賣粟米的、一家大小的、漫無目標的,無論是Osum河對岸的Gorica區,抑或在古城山腳下的Mangalem區,都是路人的身影。這時候河的對岸,正沐浴在夕陽的餘輝中,要拍出黃金版千窗之城,就在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