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mini:核爆也不怕?BUNK’ART@阿爾巴尼亞地拉那(Tirana)

核爆,誰人不怕?有,其中一個叫恩維爾·霍查(Enver Hoxha),但他不是一般的你我她,而是統治阿爾巴尼亞長達40年的獨裁者。不過今次不是要說黑歷史,而是他那個核爆也不怕的地堡(Bunker)。

現時的BUNK'ART,可說一個時代的象徵。
現時的BUNK'ART,可說一個時代的象徵。
穿過長長的通道,才是BUNK'ART的售票處。

地堡遍地

話說,在阿爾巴尼亞的國土上,地堡多到成了風景的程度。原來,二戰後的阿爾巴尼亞,雖然也是共產主義陣營,但在霍查的專政下,經常處於一個孤立的狀態,不但先後與南斯拉夫、蘇聯和中國交惡,也時時提防着鄰國如希臘、意大利,以至美國,總認為國家會被侵略,甚至遭到核攻擊,而大量興建地堡的Bunkerization計劃,就是在這種氛圍下的產物,在1967年至1986年間,全國大大小小的地堡總共落成了接近17萬個!

其中一個房間,展出了全國各處地堡的相片,但當然只有首都的這個領導人專用的Bunker才達到防核水平。
其中一個房間,展出了全國各處地堡的相片,但當然只有首都的這個領導人專用的Bunker才達到防核水平。

防核防化

在首都地拉拿(Tirana)外圍一隅,一個現時被稱為「BUNK’ART」地方,就是當年霍查在緊急時期的避難所與指揮部,確保政治和軍事能繼續運作。地堡於1972年秘密興建,1978年6月落成,內有5層,深入地底。一如大部分地堡,它設計成半圓形,最外的混凝土牆厚達1米,圓頂亦被土地覆蓋,最厚之處甚至達100米;地堡大門由兩堵混凝土門及一層鋼鐵擋格爆炸的威力,以及生化和放射性物質的滲人,真是固若金湯。

厚實的混凝土門,抵禦爆炸的衝擊。
厚實的混凝土門,抵禦爆炸的衝擊。
地堡的通道除了窄一點,跟一般建築沒有分別。

獨裁之聲

現時該地已改成博物館(入場費500 Lek),旅人可深入冷冷地堡內,參觀這位獨裁者的房間,還可拿起枱上的電話,聽聽他的聲音;逐層而下,其餘還可看到猶如國會的禮堂、其他功能性的機關及一些藝術裝置等,個別展室則有重點的史料,讓旅人認識到由意大利入侵開始的阿爾巴尼亞歷史。

諷刺的是,在這地堡落成後,霍查本人其實一次也沒有在那裏睡過,就已在1985年病逝。這個Bunker就像分布各地的地堡般,沒有派上大用場便已為歷史所銹蝕。

內裏106個房間之中,當然數霍查的房間最大最豪,前有辦公室,後有睡房。
內裏106個房間之中,當然數霍查的房間最大最豪,前有辦公室,後有睡房。
你想聽聽這位獨裁者的聲音嗎?
你想聽聽這位獨裁者的聲音嗎?
恩維爾·霍查(Enver Hoxha)的睡床。
恩維爾·霍查(Enver Hoxha)的睡床。
室內設有空氣淨化的裝備。
室內設有空氣淨化的裝備。

地堡速覽

可從圖片史料了解近代的阿爾巴尼亞歷史。
可從圖片史料了解近代的阿爾巴尼亞歷史。
昔日的圖片,可見意大利軍隊正從Durres登陸。
昔日的圖片,可見意大利軍隊正從Durres登陸。
阿爾巴尼亞是冷戰時期其中一個擁有化武的國家,地堡內亦有闢室介紹。
阿爾巴尼亞是冷戰時期其中一個擁有化武的國家,地堡內亦有闢室介紹。
Officer's Room:地堡人員的房間及設備配置。
Officer's Room:地堡人員的房間及設備配置。
其中一個房間是Inter-communication museum通訊博物館。
其中一個房間是Inter-communication museum通訊博物館。
國家要員的會議室。
國家要員的會議室。
地底下一樣有個像國會的禮堂!現時此處也會用作藝術表演。
地底下一樣有個像國會的禮堂!現時此處也會用作藝術表演。
\其中一樣藝術裝置是來自60年代中國生產的單車,名為Chinese Shadows,反映着兩國當年的關係起伏。
其中一樣藝術裝置是來自60年代中國生產的單車,名為Chinese Shadows,反映着兩國當年的關係起伏。

交通情報

Tirane Rinas Bus Station有多條路線途經BUNK’ART或附近,而最直接是乘坐車頭貼有BUNK’ART標記、前往Porcelani的巴士(車費40 Lek/人);筆者則乘搭另一條途經「Shaton-Linza-Qender」路線;又或可參考官網

最穩妥當然是乘坐前方有BUNK'ART標記的巴士。
最穩妥當然是乘坐前方有BUNK'ART標記的巴士。
多條路線均會途經BUNK'ART。
不肯定能否前往BUNK'ART?直接上車問問吧!圖中Qender即Centre之意。
不肯定能否前往BUNK'ART?直接上車問問吧!圖中Qender即Centre之意。
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