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因Film Tourism而為人熟悉的地方,不得不提2017年戰爭電影《Dunkirk》(港譯《鄧寇克大行動》/台譯《敦克爾克大行動》)。這場在二戰中發生在法國北部城市鄧寇克(Dunkirk)的戰略性撤退,規模之大史上少見。而更方便的是,欲走訪當地的旅人,現時還可搭乘免費巴士往來市內的各個戰爭遺迹,包括沉船殘骸所處的沙灘!

戰略撤退奇迹
「鄧寇克大行動」發生在1940年的5月至6月間,勢如破竹的德軍,把盟軍包圍在鄧寇克的大片海岸上,而代號Operation Dynamo的撤退任務便是在這嚴竣背景下啟動,目標是把最大量的英國、法國和比利時等士兵撤到英國,但在德國的進擊、船隻的不足以及人員的困乏下,情況顯然是不樂觀的。然而,歷時9天的撤退,在各方奮戰阻擋,加上大大小小受征召的平民船隻和水手加入,雖然有點丟戈棄甲,卻以挽救了逾33萬兵員奇迹逆天,讓盟軍保留了實力,為日後的戰局翻盤。

解構戰事脈絡
也許是電影的催化作用,我一開始便把Dunkirk放入行程之內。其實在Dunkirk市內,早已設計了一條Dunkirk 1940路線,藉着展示板和黑白照,引領旅人了解戰場的今昔。當中最重要的Checkpoint,便是當年行動的總部Bastion 32 ─ 亦即現時的「Museum Dunkirk 1940 – Operation Dynamo」博物館(門票8歐元),以紀錄片、大量展品和相片,解構撤退的脈絡,了解電影以外更真實的「Dunkirk」。像當時徵召的「Little Ship」(泛指民間船隻),當中便約有1,176至1,588艘來自英國、法國和荷蘭的平民船隻參與了任務,而這些小船,本身不過是一些拖船、汽艇等,卻不畏敵人的炮火,肩負着接駁船的作用,把士兵從淺灘送到運輸船,最終協助帶回了約28,000人,讓人肅然起敬。




灘頭訪尋沉船
要進一步回溯這段歷史,其實在遼闊延綿的沙灘上,每當潮水退去,多艘在當年被德國擊沉的艦艇或船隻殘骸,都會重新出現在灘頭。當中最廣為人知的,便是Zuydcoote沙灘上的Crested Eagle,以及在Bray-Dunes上的Devonia號。Crested Eagle是一艘槳式蒸氣船,在1940年5月29日,載着600人起航後被炸中,最終在Zuydcoote沉沒,逾300人犧牲;而Devonia則在5月30日長躺水底。由於船隻殘骸只在潮退時才能看到,故出發前記得查看當日的潮退(Low tide)時間(網址按此),以免白走一趟。
鄧寇克大撤退距今已有80多年歷史,沉船也漸漸抵不住浪濤的洗刷,只會愈來愈不成形,然而衍生出來那不畏困難團結一致的鄧寇克精神(Dunkirk Spirit),即使再過多少年,還是很會給人力量。






交通情報
Dunkirk的巴士都是100%免費的!為打造出一個更綠色的都市,Dunkirk自2018年起便成免費交通的試點,連遊客亦可受惠,更不用購買任何儲值卡之類,直接登車便可。
當地巴士由DK Bus營運,以我這次路線為例,於Dunkirk火車站旁乘搭C1或C2線巴士,在Fort de Dunes戰爭博物館下車,再換乘20號巴士到Marie Zuydcoote站下車,便可抵達Crested Eagle殘骸身處的Zuydcoote沙灘。看畢Crested Eagle,可從沙灘直接步行到Bray-Dune沙灘,搜尋Devonia的蹤迹。回程則從Bray-Dunes遊客中心旁的Bray-Dunes Plage站等候20號車,照辦煮碗換乘C1或C2回市區,每一程都是直接上車和下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