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談火箭.盤點種子島6個必到景點

無疑,遊歷種子島,重點都落在宇宙中心身上,而那最多花你一天時間,但也別急着返回鹿兒島,因為這個迎着太平洋而立小島,不但有着值得一看的特色地貌,更甚者,島上更曾發生一段影響日本歷史發展的史話…

在浜田海水浴場一端盡頭,便是千座岩屋的位置。
在浜田海水浴場一端盡頭,便是千座岩屋的位置。

(一)可登堂入室的岩屋

說到種子島上最具代表性的天然景色,非岩屋莫屬。所謂岩屋,其實就是長期受到海浪侵蝕而形成的海蝕洞,每逢潮退之時,都吸引旅人進洞拜訪,而當中最聞名的必數「千座之岩屋」(位置

據一旁的介紹指,在沙灘盡頭的千座之岩屋,屋如其名,內裏足以容納千人,而這當然是拜長年受到太平洋的波濤沖刷所賜。其入口有兩個,一個位於向海的岸邊,另一個則在岩石後。那天筆者約下午1:30到達,雖然已可進洞,惟也只能從後方的入口涉水而入,另一端則此路不通。也難怪,因為事後翻查那天的水退時間應是下午4:15,能進洞已是萬幸。

圖片顯示入口應有兩個。
圖片顯示入口應有兩個。
浜田海水浴場本身也是水清沙幼的沙灘。

穿過短短的通道,眼前空間忽然開闊,浪濤之聲猶如啟用了Dolby Atmos環廻襲來,而對比外面的酷熱難擋,洞內卻是清涼得令人想長待其中。當然,未到退潮時,自然感受不到「千座」的盛大,所以準旅人記得要確認「干潮」的時間

交通方面建議自駕,雖然去程勉強有公共交通可抵達最近的「浜田」站(方法可參考這篇),但由於班次太疏,並無回程巴士銜接得到。

抵埗之時還有一池海水擋着入口。
抵埗之時還有一池海水擋着入口。
穿過短短的通道便是岩屋。
穿過短短的通道便是岩屋。
未潮退時的千座岩屋。
若然潮水退去,應可在柱間穿梭步行。
若然潮水退去,應可在柱間穿梭步行。
潮水還很翻湧。
潮水還很翻湧。
步往另一邊,偌大的空間,跳起yeah當然也不會撞頭。
步往另一邊,偌大的空間,跳起yeah當然也不會撞頭。
浜田海水浴場外有大量免費車位。
浜田海水浴場外有大量免費車位。

(二)通往南端的秘洞?

至於另一海蝕洞「立之岩屋」位置,則在犬城海岸,驅車的話停車位置更在洞口附近。原來昔日第10代島主種子島幡時在洞內修行之時失蹤,而其愛駒卻一直守在洞外等待主人回來,「馬立」之名因此而來;據說,這洞穴還可通往南種子町的「宝満の池」,真是信不信由你。不過,現時由於有落石的危險,故禁止旅人內進,不過從外觀目測,也可感受到內裏肯定別有洞天。這裏沒有公共交通可達,必須自駕。

車子可停泊在馬立岩屋不遠處,相當方便。
由於有落石的風險,故不建議內進。
由於有落石的風險,故不建議內進。
看這圖就知入口有多大。
看這圖就知入口有多大。
海邊地貌也很獨特。
海邊地貌也很獨特。
即使不進洞,旁邊也有奇岩怪石可走走。
即使不進洞,旁邊也有奇岩怪石可走走。
海邊走走,感受悠閒。
海邊走走,感受悠閒。
駛下海邊時途中還會路經馬立神社,但沒有開放。
駛下海邊時途中還會路經馬立神社,但沒有開放。

(三)淒美的雄龍岩與雌龍岩

若你是從西之表港下船再駕車往南行,那一個必然會路經的景點,就是雄龍岩與雌龍岩,看名字就知背後準有段傳說。不錯,據說昔時崖上(現時的星原小學校位置)住着一對恩愛夫婦,老公叫達五郎,老婆則叫達江,可是某天晩上的一場風暴,卻把他們連人帶屋都吹塌到海上不知所蹤。過了數月,就在二人失蹤的地方,忽然出現了兩塊巨型岩石,驚疑的人們都說是二人的化身。由於二人名字中的「達」(音Tatsu),在日語中又有龍的意思,雄龍岩與雌龍岩之名從此流傳下來,為這大自然的手筆,添上一點淒美,相信是喜歡欣賞奇岩怪石的旅人那杯茶。

夫婦化身雄龍岩(右)與雌龍岩生死相隨,即使風暴也無法將兩人分開。而傳說亦眾說紛紜,也有謂岩石是神仙的化身,難怪上面築了一座鳥居。
夫婦化身雄龍岩(右)與雌龍岩生死相隨,即使風暴也無法將兩人分開。而傳說亦眾說紛紜,也有謂岩石是神仙的化身,難怪上面築了一座鳥居。
在巴士站旁已有展板介紹岩石的故事。
在巴士站旁已有展板介紹岩石的故事。
這個景點不但泊車方便,也有洗手間和名為龍星館的土產店(內有Cafe),如非趕路大可坐下來靜待黃昏的絕色。
這個景點不但泊車方便,也有洗手間和名為龍星館的土產店(內有Cafe),如非趕路大可坐下來靜待黃昏的絕色。
還有Cute版的雄龍岩與雌龍岩可供拍照,原來是旁邊龍星館的創作。
還有Cute版的雄龍岩與雌龍岩可供拍照,原來是旁邊龍星館的創作。

(四)種子島的無敵絕景 ?

汽車沿着向井町県道75號前進,忽然被一個寫着:「絕景 種子島」(位置)的木牌吸引了眼球,連忙停車。步出一看,原來是當地眺望太平洋的名所,長長的水平線確是都市人少見的無敵海景。

看到這木牌,豈能不停車?
看到這木牌,豈能不停車?
感受一下太平洋的遼闊的水平線。
感受一下太平洋的遼闊的水平線。
設有長椅讓旅人慢慢欣賞。
設有長椅讓旅人慢慢欣賞。

(五)尋訪難得的瀑布

種子島沒有高地,所以瀑布在當地更加難能可貴。在增田秋佐野一隅,便可找到名為「男淵女淵の滝」(位置的相連瀑布,上方的男淵高度和闊度皆是4米,下方一池之隔的女淵,闊度和高度則各5米,據說即使是乾旱期,瀑布之水還是經年不斷。介紹說昔日瀑布四周都長滿柳樹,難以窺視,而現時神秘面紗當然早已卸下,離停車場步行也不過2分鐘之遙。

位處上方的男淵。
位處上方的男淵。
步入林中便可無遮無擋地將男淵攝入鏡頭。
步入林中便可無遮無擋地將男淵攝入鏡頭。
由於沒有站立的位置,只能看到女淵的頂部。
由於沒有站立的位置,只能看到女淵的頂部。
由此路進前往「男淵女淵の滝」,留意不能下水。
由此路進前往「男淵女淵の滝」,留意不能下水。

(六)日本初!鐵炮傳來之地

日本戰國時代中,不時會有鐵炮(即火槍)開火的畫面,而不說不知,原來在日本,鐵炮最早「登陸」的地方竟是種子島!現時在島的南端名為門倉岬的地方,便被視為「鉄炮伝來の地」。1543年8月25日,當時一艘外國船隻出現在岸邊,當地人前往探看時,對方竟開火了!這也是鐵炮首次在日本響起槍聲。幾經溝通,原來船隻乃因為台風而漂流到此,並最終在種子島滯留了半年,而鐵炮亦從船上的葡萄牙人中傳入日本,漸漸改寫了日後戰爭的形態。現時的門倉岬不但是一個開揚的展望所,立有「鉄炮伝來紀功碑」、「種子島最南端立石碑」,在周邊昔日船隻擱淺的地方,亦有「葡萄牙人上陸地石碑」。

在門倉岬上發生的這段小歷史,令日本天下大勢從此不一樣。
在門倉岬上發生的這段小歷史,令日本天下大勢從此不一樣。
鐵炮的引入,改寫了日本的戰爭形態。
鐵炮的引入,改寫了日本的戰爭形態。
「鉄炮伝來紀功碑」
公園內設計成南蠻船形狀的展望台。
公園內設計成南蠻船形狀的展望台。
憑欄眺望,遠方石灘便是當年船隻靠岸之地。
憑欄眺望,遠方石灘便是當年船隻靠岸之地。
在門倉岬附近,有樓梯前往當年異國船隻擱淺之處。
在門倉岬附近,有樓梯前往當年異國船隻擱淺之處。
石灘上樹立了「葡萄牙人上陸地石碑」。
石灘上樹立了「葡萄牙人上陸地石碑」。
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