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Padova 踏足世界首個解剖台(Anatomy Theatre)

假如屍體會張開眼睛,看到的大抵就是以上的角度:「他」由俗稱「Kitchen」的房間處理好後被推進解剖室中間,往上看四周是呈同心圓設計的多層站台,圍欄後站滿學者與學生,還有貴族,忽明忽暗的火把映照着幽室,瀰漫着人類朝向未知領域探索的神秘……這裏是意大利Padova大學(Università di Padova)一座名為牛宮(Palazzo Bo)的建築,在1594年,世上首個永久解剖台(Anatomy Theatre)便是在內裏設立,這在仍充滿宗教禁忌與迷信的中古社會,實在是走得很前之舉。

必須跟隨導賞團才能進入參觀。
必須跟隨導賞團才能進入參觀。

人材薈萃

這很大程度有賴在威尼斯共和國的管治下,讓這間始創於1222年、意大利第二古老的Padova大學有更大的學術自由,想不到威尼斯人除了是出色的商人,在這方面還是挺重視的。Padova大學以「Universa universis patavina libertas」(拉丁語格言)為校訓,核心價值就是推崇普世的自由。提倡「日心說」的天文學家哥白尼 (Nicolaus Copernicus)、發現血液循環系統的威廉哈維(William Harvey)都是這裏的學生,伽利略(Galileo Galilei)亦曾在此任教(現時內裏還保存了他的講台),可說於不同領域,在該校悠長的歷史中,都不乏出類拔萃之人。至於在解剖範疇,開創近代解剖學、著有《人體的構造》的學者Andreas Vesalius在此任教,在他死後30年,世上首個解剖台在解剖學家Girolamo Fabrici D’Acquapendente的推動下落成,由1594年運作至1872年才停用。

伽利略的講台,至今仍保全完好。
伽利略的講台,至今仍保全完好。
這位便是發現血液循環系統的William Harvey。
這位便是發現血液循環系統的William Harvey。

「Kitchen」處理遺體

現時,即使是一般人,也有機會見識一下這個曾用以解開人體奧妙之地,但就必須跟隨導賞團才能進入。了解過部分仍作教學或研討會用途的房間後,就會步進被學生稱為「Kitchen」的地方,沒錯,所謂「Kitchen」,就是處理遺體的房間;而昔時用以解剖的遺體,不少是來自被處決的囚犯又或病死者,若筆者沒聽錯的話,每次還會找男女各一。

導賞員在Kitchen介紹解剖台的結構。
導賞員在Kitchen介紹解剖台的結構。
6層同心圓加上倒錐形的設計,這個解剖室能容納達300人。
6層同心圓加上倒錐形的設計,這個解剖室能容納達300人。

語意深長的刻文

門框上,一句「mors vbi gavdet svccvrrere vitae」的拉丁刻文,大意是指這裏是往生者樂意協助在生者之地方,可謂饒富深意。那裏還擺放了解剖台的模型,設計帶點古羅馬Amphitheatre的感覺,不過就多了核桃木製的圍欄,以防止中途有人暈倒跌下,也許當年的畫面,恐怕比極限級更極限。

至於實物的解剖室,較之於模型,比想像中狹窄,參觀也要分批進入。昏暗的燈光,侷促的空氣,似乎還凝住了昔日的那種氛圍,閉上眼,彷彿還有不知多少對眼睛從上而下的注視,眼底盡是對知識的渴求。

離開解剖室,看看手錶,彷彿醫學發展的時針在當時被撥快了許多。

圓台設有欄杆,以防有人掉下影響解剖。
圓台設有欄杆,以防有人掉下影響解剖。
門上的「mors vbi gavdet svccvrrere vitae」拉丁刻文。
門上的「mors vbi gavdet svccvrrere vitae」拉丁刻文。
現時重要場合還會用到The Great Hall,如頒發學位等,故所有房間未必一定會對外開放。
現時重要場合還會用到The Great Hall,如頒發學位等,故所有房間未必一定會對外開放。
導賞路線會經過The Medicine Hall,內有人體解構的畫像。
導賞路線會經過The Medicine Hall,內有人體解構的畫像。
世界首位女大學畢業生 Elena Lucrezia Cornaro Piscopia,也是在這所大學畢業,現時內裏還可找到她的雕像。
世界首位女大學畢業生 Elena Lucrezia Cornaro Piscopia,也是在這所大學畢業,現時內裏還可找到她的雕像。
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