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Treviso-尋找Tiramisu的故事

來到意大利北部古城特雷維索(Treviso),不少旅人都醉翁之意不在酒,因為這個中世紀氛圍濃厚的小城,其實是意國具代表性甜品之一Tiramisu的發源地。

若論水鄉風情,這裏勝在不會人頭湧湧。
若論水鄉風情,這裏勝在不會人頭湧湧。

創作甜品

原來,當年Alle Beccherie餐廳主人Alba Campoel在懷孕時,丈夫的母親經常為她準備蛋酒(Eggnogg)和咖啡作早餐,讓她有足夠的精力應付工作。BB出生後,Alba也回到了餐廳,然而她忽發奇想,何不將之化作甜品放入Menu呢?隨後她在另一主廚Roberto Loli Linguanotoo協助下,於1971-1972年間反複實驗,直到由最初的忌廉加Ricotta芝士,改而使用Mascarpone芝士為材料,成了新甜品問世的轉捩點。同年的米蘭貿易會(Trade Fair),名為Tiramisu的甜品正式出現在餐廳的Menu上。

數十年前創作出Tiramisu的Alle Beccherie餐廳。
數十年前創作出Tiramisu的Alle Beccherie餐廳。
在Treviso可品嘗到最正宗的Tiramisu,每件7歐元。
在Treviso可品嘗到最正宗的Tiramisu,每件7歐元。

免費食譜

當然,隨着時間推移及傳入到不同地方, Tiramisu出現了很多變奏,但餐廳仍使用元祖的食譜來製作,口味正宗應毋庸置疑。店方也不藏私,早就準備好免費的食譜卡派予旅人,讓你嘗試自家炮製,卡後面還有這個Tiramisu的故事。

餐廳免費提供的Tiramisu食譜。
餐廳免費提供的Tiramisu食譜。
另一間「Antica Pasticceria Nascimben」餐廳出品的Tiramisu,3歐元一件更親民。形狀自成一格,口感較挺,酒味較輕,可說是另一種變奏滋味。
另一間「Antica Pasticceria Nascimben」餐廳出品的Tiramisu,3歐元一件更親民。形狀自成一格,口感較挺,酒味較輕,可說是另一種變奏滋味。

水都風情

然而特雷維索的故事當然不止於此。這個離威尼斯僅數十分鐘車程的小鎮,其實也散發出陣陣水都風情,城內運河交錯,古風建築佇立,中古城牆環繞,但你別以為它「老餅」,時裝品牌Benetton、運動品牌Lotto以及家電品牌De’Longhi的總部其實都在Treviso。

市內水道蹤橫,感覺閒適。
市內水道蹤橫,感覺閒適。
昔日的運河邊的景況。
昔日的運河邊的景況。
古城牆前的護城河。
古城牆前的護城河。
從倒影看古城,分外優美。
從倒影看古城,分外優美。
Porta San Tomoso城門,上面可見威尼斯時期的Wing Lion雕刻。
Porta San Tomoso城門,上面可見威尼斯時期的Winged Lion雕刻。

吸睛噴泉

此外,也有幾個地方是旅人必到的,像有超過一世紀歷史的Isola della Pescheria and Molinetto本地魚市場,始建於1865年,位處Cagnan河上的一個小島,兩邊連上橋樑,四周是古舊風格的建築。而城內不少特色噴泉,也是旅人必影目標,當中最吸睛莫過於「Fontana delle Tette」,形象以女性雙手托胸噴出泉水,據說昔日在威尼斯統治時期,每當新的管治者上任,雕像胸部噴出的竟是紅酒和白酒!當然,現時所見乃是1989年的復刻版,只有清水而矣。

假如你覺得威尼斯已逼得透不過氣,會否考慮到Treviso來個半天散策?

魚市場設在河道中間的小島。
魚市場設在河道中間的小島。
不太肯定魚市場的營業時間,但下午來到竟然全都關門。
不太肯定魚市場的營業時間,但下午來到竟然全都關門。
Pescheria魚市場周邊是中古世紀風格的建築。
Pescheria魚市場周邊是中古世紀風格的建築。
相當特別的Fontana delle Tette噴泉。
相當特別的Fontana delle Tette噴泉。
相傳Treviso這名字便是來自這座TreVisi Fountain(The Fountain of Three Faces)。
相傳Treviso這名字便是來自這座TreVisi Fountain(The Fountain of Three Faces)。
運河上的雕像也相當有幽默感。
運河上的雕像也相當有幽默感。
兩條主要河道Cagnan和Sile都流經內城,引伸出縱橫交錯的運河。而運河川流不息,連水鴨也分外悠閒。
兩條主要河道Cagnan和Sile都流經內城,引伸出縱橫交錯的運河。而運河川流不息,連水鴨也分外悠閒。
不少牆身也飾以猶如地氈般的圖案。
不少牆身也飾以猶如地氈般的圖案。
地標之一的Treviso Cathedral,建築風格似博物館多一點。
地標之一的Treviso Cathedral,建築風格似博物館多一點。
Saint John Baptistery(左)歷史可追溯至12世紀。於16-17世紀先後重建,現時外觀乃出自20世紀的修復工作。
Saint John Baptistery(左)歷史可追溯至12世紀。於16-17世紀先後重建,現時外觀乃出自20世紀的修復工作。
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