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意大利博洛尼亞(Bologna)鬧市一隅,停泊了一架道格拉斯DC-9客機,一泊就是三十多年。原先,它的目的地是南面西西里的Palermo,不幸地,現時旅人眼前的 Museum for the Memory of Ustica(Musei Per la Memoria di Ustica),卻成了它的最終歸宿,紀錄着39年前的一次空中浩劫。
全機罹難
1980年6月27日,航班編號IH870的Itavia DC9I-TIGI客機,經過兩小時的延誤後,終於載着81人,在8:08pm飛離了博洛尼亞Guglilmo Marconi機場,然而,這個仲夏夜之中一個尋常不過的航班,卻碰上了極不尋常的意外。起飛後約50分鐘,機師與控制塔在8:58pm進行了一次例行的通訊後便失去聯絡,搜救工作旋即在9:25pm開展。飛機、直升機以及船隻徹夜搜尋,最終在日出時分,一部直升機在Ustica島和Ponza島之間的海面找到了油迹,並陸續找到遇難者的遺體,機上無人生還。
疑團陣陣
到底是機身解體?炸彈襲擊?抑或被導彈擊落?雖然有關當局循不同方向調查這次空難,可是原因卻充滿問號,在排除了機身結構問題之後,曾一度指向差劣的維修,可是始終未能歸納出確鑿的成因。數年過去,直到1986年一份報紙經調查後,竟隱約發現空難成因或和一次軍事行動有關,且實際情況疑似受到刻意隱瞞,加上受害者家屬組織的發聲,在社會輿論下似乎演化出一宗醜聞。然而,持續的調查,雖然也曾一度涉及軍方和技術等層面,到底它是被植入了炸彈,抑或真的誤中導彈,直到今天似乎還未到完全水落石出的一日。
毋忘教訓
Itavia DC9I-TIGI的殘骸經重組及調查後,運返到博洛尼亞一個改裝的倉庫成為Museum for the Memory of Ustica,並在2007年開放,讓人憑弔悼念,毋忘這段歷史。內裏由探討生命與命運的藝術家Christian Boltanski布置,藉着81塊黑色的鏡子,讓到訪者目光投入到深邃的漆黑,細聽回音杳杳、代表着遇難者的單字片語;機坪上蓋也掛上了81盞時明時暗的燈泡,象徵着遇難者的心跳。
看着眼前的飛機殘骸,真相如何不得而知,但腦裏忽然想起了數年前的馬航MH17被擊落的事故,也許人類總要犯相同的錯誤。
但願,世上再沒有同類的博物館出現。
Museum for the Memory of Ust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