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尼亞】薩拉熱窩 (Sarajevo)傷心故事橋

薩拉熱窩 (Sarajevo/又譯塞拉耶佛)的Vrbanja橋(Vrbanja Bridge),你聽過沒有?搖頭?哪羅密歐與茱麗葉之橋呢?恍然大悟了吧,但其實,它的真名,叫Suada and Olga Bridge,然而無論哪個名字也好,都是一些令人黯然的往事。

外表平凡的橋,卻有着不平凡的過去。
外表平凡的橋,卻有着不平凡的過去。

反戰示威犧牲者

上世紀90年代,在南斯拉斯的解體過程中,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獨立觸發了與塞爾維亞人等種族的多方內戰,首都薩拉熱窩圍城1,425天,死亡人數達到11,541人,當中有1,601人還是兒童;各地平民也死傷枕藉甚至發生屠殺,留下了近代戰爭史上可怕的一頁。

而Suada Dilberović及Olga Sučić,就是薩拉熱窩圍城前首兩位犧牲的平民,在1992年4月5日的一次反戰示威中,站在前排的兩人被槍手擊斃,死時分別僅23歲及33歲。戰爭結束後,當地便把Vrbanja橋改以二人的名字來命名作為悼念,成為今日的Suada and Olga Bridge。現時橋上樹立了紀念二人的銘牌,名字以外,還寫着「Kap moje krvi poteče i Bosna ne presuši!」兩句詩文,大意是「濺了我的血,讓波斯尼亞的河流永不乾涸」,外人思之,也覺神傷。

Suada and Olga Bridge的銘牌。
Suada and Olga Bridge的銘牌。

超越世俗的愛

然而,就在二人倒下的一年後,同一條橋上,「薩拉熱窩的羅密歐與茱麗葉」至死不離的畫面,直教世人淚崩。

這對種族與宗教相異的「青春小情人」,女方Admira Ismić是波斯尼亞裔回教徒,男方Boško Brkić則是塞爾維亞裔的波斯尼亞人,1993年5月19日,經約定好交戰雙方都不會開火後,於這天走過Vrbanja Bridge,盼望逃出危城。然而無情的槍聲響起,Boško應聲倒下,Admira亦被擊中,以僅餘的氣力爬到Boško身旁,相擁而逝。這一幕被記者展示到世人面前,引起了極大回響。那份愛,早已超越世俗任何規條,即使毫不相干的人,亦深受感動。到今天,仍有不少旅人專誠尋找二人的墓地(位置按此)致意。

這裏離市區約需步行25分鐘。
這裏離市區約需步行25分鐘。
Admira Ismić與Boško Brkić死後合葬於薩拉熱窩一處墓地。
Admira Ismić與Boško Brkić死後合葬於薩拉熱窩一處墓地。

踏足此橋,腦海自動響起了1994年香港歌手鄭秀文的《薩拉熱窩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一曲:「戀從無要分宗教  無民族爭拗常  寧願一生 至死都與你戀」。林振強的詞,真的寫進心坎裏。

前往Admira Ismić與Boško Brkić的墓地,沿途可見留有彈痕的樓宇。
前往Admira Ismić與Boško Brkić的墓地,沿途可見留有彈痕的樓宇。
住宿提案 :查詢薩拉熱窩(Sarajevo)的酒店(Agoda)
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