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尼亞】薩拉熱窩 踏進希望之隧道(Tunnel of Hope)

薩拉熱窩(Sarajevo / 又譯塞拉耶佛)市內無論是大廈外牆的彈孔,又或地上的Sarajevo Rose,一磚一瓦,彷彿都有要訴說的故事。當中築在機場跑道底下的戰時隧道Sarajevo War Tunnel(亦即現時的Tunnel Museum),更是支撐着危城屹立的大動脈,沒有它,蕯拉熱窩恐怕撐不住那圍城的日子,難怪它又有「希望隧道」(Tunnel of Hope)之稱。

 Tunnel of Hope開放時間 :9:00am-5:00pm (星期一至日)、入場費 :10KM

戰時市內的情況,物資嚴重不足,要想盡辦法張羅。
戰時市內的情況,物資嚴重不足,要想盡辦法張羅。
圍城之戰,導致了11,541人死亡,當中更有1,601人是兒童。戰後市內人口由52萬急降至約 34萬。
圍城之戰,導致了11,541人死亡,當中更有1,601人是兒童。戰後市內人口由52萬急降至約 34萬。

開挖地道獲補給

當年,塞爾維亞部隊在薩拉熱窩外圍形成了長達65km的包圍網,260輛坦克、120門迫擊炮,平均每日有329發炮彈射進市內;1993年7月22日一天之內蕯拉熱窩更被3,777顆炮彈狂轟,想像一下也覺地動山搖。而更雪上加霜是市內不論平民物資或軍需都嚴重缺乏。為解決燃眉之急,波斯尼亞軍決定用Old school的方法--掘地道,穿過當時先後由前南斯拉夫軍隊和聯合國控制的機場,通往另一端波斯尼亞控制的地區,突破封鎖獲取補給。在1993年至1996年,那是進出圍城唯一的通道。

圖中中間部分便是機場跑道,800米的隧道由被圍的Dobrinja一邊通往另一邊的 Butmir,故又稱Tunnel D-B。
圖中中間部分便是機場跑道,800米的隧道由被圍的Dobrinja一邊通往另一邊的 Butmir,故又稱Tunnel D-B。
身裁較高的旅人進入隧道要稍稍俯身。據紀錄,當年地道每日有逾4,000人進出,有時甚至需要2小時才能通過。
身裁較高的旅人進入隧道要稍稍俯身。據紀錄,當年地道每日有逾4,000人進出,有時甚至需要2小時才能通過。
可從館內的紀錄片了解到當時隧道的情況。
可從館內的紀錄片了解到當時隧道的情況。
隧道和機場依舊在同一位置,但現時當然恍如隔世。
隧道和機場依舊在同一位置,但現時當然恍如隔世。

隧道全長800米

這條隧道在1993年初開始挖掘,歷時4個月零4天,同年7月30日終於打開了這個唯一能讓人員與救援物資進出的缺口。地道長800米,闊1米,高1.6米,成年人走進去也要彎着身,但內裏就鋪設了軌道、通訊電纜、燃料管等等,現時在Tunnel Museum(入場費10KM)內,便重現了當時隧道一隅,可見不但彈藥軍需,傷員也藉地道運送。至於真的隧道,則保存了廿多米可供旅人走走。

隧道由木柱支撐着,成人不能站直通過。
隧道由木柱支撐着,成人不能站直通過。
糧食、軍需都是靠這條唯一地道進行補給 。
糧食、軍需都是靠這條唯一地道進行補給 。
住宿提案 :查詢薩拉熱窩(Sarajevo)的酒店(Agoda)
地下也展示不少戰時用品,如槍械、軍服等等,當然眼看手勿動。
地下也展示不少戰時用品,如槍械、軍服等等,當然眼看手勿動。

百廢待興受冷落

但諷刺的是,在戰後百廢待興的時候,這條曾為首都吊命的地道,竟然被冷落一旁,政府方面全無保育的打算。隨着水浸等侵蝕,眼見地道逐吋逐吋消失,最後竟由民間踏出第一步,由擁有地道出口所在村屋的Kolor家族,展開了發掘的工作,還開始收集散落的物品,不但成功保存了25米的地道,還成立一所博物館,隧道才不致淹埋於歷史中(官方到了2010年才把地道列入受保護建築),不然今天也沒有旅人們身處的Tunnel Museum了。

館內長廊展出很多歷史照片,可惜大部分圖片說明都是波斯尼亞文。
館內長廊展出很多歷史照片,可惜大部分圖片說明都是波斯尼亞文。
現時隧道只保存了一小段,出入口都在博物館內。
現時隧道只保存了一小段,出入口都在博物館內。
在全市斷電的情況下由市民用私家車改裝而成的發電機,足夠10戶的燈光和電視,真是高手在民間。
在全市斷電的情況下由市民用私家車改裝而成的發電機,足夠10戶的燈光和電視,真是高手在民間。
昔日的卡車,充滿滄桑感。
昔日的卡車,充滿滄桑感。
蕯拉熱窩市內的墓地,很多𦻒碑的逝世年份也是1992-95期間的。
蕯拉熱窩市內的墓地,很多𦻒碑的逝世年份也是1992-95期間的。

交通情報

從市中心(筆者在Katedrala站)乘3號電車到ILIDZA總站下車,需時約30分鐘,票價1.8KM;下車再步行約45分鐘,或轉乘32A巴士到Donji Kotorac okretnica站,下車再步行約5分鐘。

步行前往的話,沿途也有指示牌。
步行前往的話,沿途也有指示牌。
ILIDZA電車站
我的看法